重庆大学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近年来,重庆大学坚持“服务需求,提升质量”,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努力为研究生创造良好培养环境。
一、改革培养模式,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分类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素养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优秀生源,要改革实施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必须要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要重点加强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建设,硕博课程体系贯通考虑;要探索学科交叉、学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模式;加大对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流动的资助和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支持等。
二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要有业界的参与和合作,这种参与合作应该贯穿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到教师的聘任、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论文的指导等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积极探索以提升职业能力和满足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以学部为依托进行培养;要重点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努力打造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和条件。
二、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及重点课程建设,满足研究生能力提升需要。
研究生对课程满意度还不高,部分学院和专业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生教材,因人设课的现象也还比较严重。为此,重庆大学启动新一轮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对所有研究生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更新,打造一批标杆性的课程。
学校制定了《重庆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重庆大学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分别在2009年、2011年两次对研究生课程进行了调整更新,淘汰一些过时课程,增加一些前沿、学科及行业动态、研究热点等课程。目前已经更新了800多门课程,重点是专业学位的课程,建了150门新课程。新一轮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已经启动,已立项建设了80余门研究生重点课程,完成了33项研究生教改项目建设。
学校正着手根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符合学术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强化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加强行业规范运作、执业能力、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建设出一批与科研实际紧密结合、能够激励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代表性课程。
三、以“行业”为中心轴,构建跨专业类别、跨工程领域的交叉型、复合型培养模式。
2012年,工程学部主动适应国家、地区汽车行业转型发展需求,打破院系单一按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思想束缚,以学部、创新协同中心为主体,跨学院、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率先启动了汽车行业班“3+1+2”改革试点,从机械、材料、电气、动力、力学、通信、自动化等9个与汽车相关的专业选拔60名推免研究生,从事与汽车密切相关的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贯通学制、加强学科交叉,将专业教育同汽车领域职业需求有机结合。
四、加强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关注人才发展质量。
近年来,制订《重庆大学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重庆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自评估办法》,定期开展自我评估。从2011年开始,学校以研究生发展质量为调查和研究内容,对毕业研究生的个人情况、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在校期间学习状况,对课程认识、在校期间自身质量提升、对学校和导师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每年形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
“重视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并积极引入社会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以此反映研究生培养成效,剖析存在的不足,构建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以利于我们的改进和调整。”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小林介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