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党政办公室
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教育视点>详细内容

教育视点

后4%时代政府与学者何为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09 11:24:16 浏览次数: 【字体:

    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约4.9%。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这个比例平均为6.1%。相比之下,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社会民间资本投入部分很少。今后政府和社会民间资本都要加大教育投入,争取达到或超过6%。

   后4%时代在考验着什么

   随着我国教育投入增长进入后4%时期,在促进教育投入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教育投入使用的合理优化也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仅仅是达到了“及格线”而非“锦标线”。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约4.9%。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这个比例平均为6.1%。相比之下,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但社会民间资本投入部分很少。故今后政府和社会民间资本都要加大教育投入,争取总投入达到或超过6%。更何况,由于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低位徘徊,各级教育仍有数以千亿元计的“欠账”,教育投入不仅要“建峰”,还要“填谷”。即便是4%目标本身,也还需要一个长效的机制来确保其落实和稳固。正因为实现充足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难以像发达国家那样,走一条“先充足后优化”的发展道路,而是必须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兼顾教育投入的优化,走一条“边增长边优化”的发展新路。

  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

  从政府应担负的责任来看,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将是我国教育发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因此,未来至少有三方面的工作需要政府做更大努力:

  一是以更充足的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从财政学角度来看,“教育财政的充足”指达成一定教育目标所需的最低投入。若要满足教育发展的发展性需要,则必须在充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的基本标准。从我国现实来看,质量导向已经逐渐成为各级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面对这种新的压力与挑战,除了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之外,还要制定覆盖各级教育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一方面,可以为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提供常态化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能够以拨款标准为杠杆,通过拨款标准的持续提高,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以更公平的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不仅在精神层面维系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追求,也能在物质层面创造巨大的财富空间。美国重要智库兰德公司在其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中就曾指出,教育公平能给政府创造巨额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这也许是个人、社会和政府关注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是以更高效的教育投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一是要提升教育资源的单位产出;二是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急需的领域,充分发挥其边际效益;三是要构建有效的质量评估与激励机制,并完善相应的问责、回应和监督机制。这就需要对现行的教育财政体制尤其是投入机制作出适当的调整。其一,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将弥补困扰教育发展的滞后性缺陷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方向。其二,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其三,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构建更高效的管理体制,确保经费使用安全,减少经费拨付环节,严格审批制度,强化监管力度。

  学者无法推卸的历史职责

  继续为教育投入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与大胆建言,仍将是学者作为知识分子无法推卸的历史职责。学者应对社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批判意识,应有一种理性与建设的态度,为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我始终认为,“民间的立场,建设的态度,专业的视野”,应成为学者尤其是教育研究者的基本准则。所谓“民间的立场”,是指以民众特别是民众中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不是以政府或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作为对待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所谓“建设的态度”,是指以合作的姿态、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措施,而不是以对立的姿态、生硬的方式要求政府必须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所谓“专业的视野”,是指分析问题或提出对策,都要以专业的知识与理论为背景,以深入调查研究得来的大量事实和资料为依据,而不是凭空虚构,乱开药方。(摘选自《中国教育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周洪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